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人均消費能力大幅度提升,中國的乳制品行業也在二十余年的發展與積淀下,走出了自己獨有的風姿。二十年風風雨雨已經走過,在下一個十年里,乳品行業又該何去何從?
回顧我國乳業二十年來的發展階段,從市場為王時代(1999-2008年)到奶源為王時代(2008-2016年)再到現如今的低溫為王時代(2016年-今天)。
中國乳品行業的未來趨勢
說明:灰色代表已經在減少或將減少,藍色代表正在上升或未來會上升
據調查顯示,全球超過90%的國家以低溫巴氏奶為主,除了極少數國家以常溫奶為主,包括法國、比利時等國家;而低溫巴氏奶占據了全球消費份額的70%。過去的20年里,我國消費者在購買乳制品時,會選擇一些知名度比較高的品牌(蒙牛、伊利、君樂寶等),而現在消費者更多會買一些新鮮、低溫、原汁原味乳制品。這就是為什么現在飲料界NFC與
HPP果汁可以快速增長的原因,因為更“鮮”。毫無疑問,低溫、清潔標簽的乳制品注定成為全球主流。
在我國,常溫乳制品格局基本已經確定,但低溫乳制品領域仍未有一個全國性的領導品牌。
過去,低溫奶是以光明、新希望以及三元為代表的區域性企業為主。但面對常溫奶的放緩,低溫奶市場高速增長。蒙牛與伊利早早就開始行動,并已經位列第一陣營。伊利2016年報顯示:低溫液態奶零售額市占份額為16.2%,比上年同期提升0.6個百分點;而蒙牛截止2015年6月底,合資公司旗下品牌產品市場占有率達24.1%,位居中國低溫乳制品行業首位。在2017年3月份,蒙牛增持中國最大的原料奶生產商現代牧業的股份至61.3%,進一步擴大其在低溫奶領域的控制能力。
整體而言,中國乳品企業的低溫進程還處于起步階段。一個企業的戰略決策,決定的不是企業今年或者明年的業績,而是決定企業未來3-5年甚至10年的業績。企業想獲得更高并且持久的回報,就應在資源上加大投入(研發、渠道、營銷等各方面)。
20年前,10年前的乳品行業競爭者只有幾個,而如今的競爭者多的數不勝數,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乳制品未來的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企業不僅要高瞻遠矚,還有要破釜沉舟的實施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