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品的質量及安全性越來越重視, 要求營養、原汁原味、具有更長的貨架期和新鮮的口味, 防腐劑和其它化學添加劑盡可能少用,這對如今食品加工企業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日本曾經播出過一個紀錄片,主持人現場從大型壓力設備的中心取出一袋袋處理好的食材,有雞蛋、蔬菜(如黃瓜和辣椒)、水果、魚、牛肉、豬肉等。這些食物被特制的塑料袋密封包裝,雖然經歷了一番巨大壓力的“蹂躪”,但色澤和形狀幾乎沒有變化。用這種技術加工的食品就是超高壓食品,即把食品置于1000個以上的大氣壓中,在常溫或較低溫度條件下,以不損害食品材料本質的方式對其進行調合、加工、殺菌。
1899年,科學家海特(Hite)利用超高壓成功阻止了牛奶的變質。他發現在高壓力環境下,食物中的細菌和酶會失去活性,但不會影響食物的口味,且原汁原味地保留了食物的風味,從而拉開了超高壓食品的序幕。1986年,日本京都大學的林力丸博士發現,食物經過超高壓處理后,不但殺滅了細菌、使各種酶失活,還使蛋白質變性(如卵蛋白)、淀粉糊化,而食物中的色素、維生素和風味物質卻幾乎不受影響。
之后,日本科學家的研究進一步發現了這種食物處理方法的優勢,即可以產生更多利于人體吸收的小分子營養物質,如特定分子質量范圍的蛋白質等營養素,非常適合體弱、吸收能力差的人群食用。
美國將超高壓食品技術用于生產墨西哥風味鱷梨醬。鱷梨(牛油果) 在美國通常用來做菜,而這個摻和了橄欖油、香菜、青色朝天椒和鱷梨的辣醬一直以綠油油的顏色為驕傲。自家做的鱷梨辣醬由于空氣氧化很快就發黑了,而超高壓制成的美國鱷梨醬,風味和口感不會發生任何變化,堪稱一絕。
在日本,超高壓海參、牡蠣、鮑魚、螃蟹是日本超高壓食品的應用的成功案例。日本人喜歡吃生食,喜歡海產品清淡、原始的特有氣味以及濃烈的鮮味,但考慮到海產品的毒素、污染物以及過敏原,很多日本人還是很不情愿地選擇了熟食。超高壓食品的出現讓他們可以放心享用無毒無害且有滋有味的海產品,因為除了有壓力,整個加工環節并未增加一點兒熱量,食物還處于最佳的食用狀態。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國家也涌現了大量類似的研究,利用超高壓技術加工食品是一個物理過程, 它能順應這一趨勢, 被譽為“食品工業的一場革命”, 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
[三水河]超高壓技術同樣順應當今人們對食品高要求的趨勢,為廣大企業提供最專業的超高壓技術和服務,利用超高壓技術加工食品, 有效地克服了傳統熱加工處理方法帶來的種種弊端,較好地保持了食品原有的風味,食品美味新鮮,色澤光鮮亮麗,同時最大限度的延長了保質期。未來,超高壓技術加工的食品會大規模的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三水河]超高壓技術會不斷的努力和探索,讓更多人們吃到原汁原味的新鮮食品。